中国消费者报杭州讯(记者郑铁峰)“这个‘双11’买不买”“今年活动优惠力度怎么样”……近日,聚焦“双11”有关话题热度不断攀升,物更其中,有谱商家预售机制再次引发热议。聚焦浙江省宁波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统计数据显示,物更近3年,有谱在“6•18”“双11”等网购热门时间节点,聚焦该市受理预售相关消费投诉约占同时段总投诉量的物更20%。不少消费者表示,有谱商家声称预售期间可以获得价格优惠和额外赠品,聚焦但实际上更像一种营销“套路”。物更尤其是有谱超过1个月的“超长预售”,给人一种“花钱买罪受”的聚焦感觉。
除了随意变更发货日期,物更有些商家还存在编造理由单方面撤单的有谱行为。例如,由于预售数据不佳,商家以“设置错误价格”“生产原料缺货”等理由让消费者申请退款,企图让消费者承担试错成本。更有商家为规避退货成本,“预售100件,只生产70件”,并设置超长预售期,把前一批消费者的退货转发给下一批消费者。
宁波市消保委相关负责人表示,对于商家而言,预售可以降低库存及资金周转的风险,也可以提前知晓商品的销量和反馈,为下一步决策提供重要参考。但通过消费者反馈可以发现,预售时间过长可能导致消费者失去耐心,或商品质量与付出的“等待成本”不符,对商家产生负面情绪,长此以往可能导致商品销量不增反减。
宁波市消保委提醒商家,使用商品预售机制时也应确保商品品质和服务质量,绝不能凌驾于消费者权益之上,只有诚信经营才是发展的长久之道。同时,消费者在面对预售时应保持冷静,理性消费。在支付定金时仔细阅读相关须知,注意保存商家宣传承诺,尤其是商品详情、预售折扣赠品、直播画面等易于更新迭代的信息。购物时尽量选择经营资质全、信誉等级高、经营规模较大的正规网络交易平台和网店。网购前,对商品多查、多看、多对比,从成交记录、评价详情等方面,对商品质量、卖家信誉进行评估。如自身权益受到侵害,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。
责任编辑:赵英男2025-08-25 16:451802人浏览
2025-08-25 16:431207人浏览
2025-08-25 16:431296人浏览
2025-08-25 16:24522人浏览
2025-08-25 15:431345人浏览
2025-08-25 14:281734人浏览
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近期在“净网2020”专项行动中对互联网监测发现,20余款外卖、医疗和在线教育类移动应用存在涉嫌隐私不合规行为。这些移动应用的违法违规行为主要有三大方
ze: 14px; line-height: 28px;">本报北京7月13日讯记者陈果静)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13日介绍,数字人民币试点从原来的“10+1”试点地区拓展到15个省市的23个
ze: 14px; line-height: 28px;">本报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丁怡婷)记者近日从国家能源局获悉:7月,全社会用电量8324亿千瓦时,同比增长6.3%。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1480